培养幼儿常规的策略

  老师们都知道常规的重要性,常规好的班级,老师带班轻松又效率高;常规不好的班级,老师辛苦又效率低。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抱怨:“我那个班太难带了,不扯着嗓子喊,小朋友是听不到的”、“我们小朋友一出去,就像放羊一样,收不回来”等等。所以本人把培养幼儿常规的一些经验策略分享给大家,以便互相学习。

一、巧用音乐
我们班不管是幼儿休息,排队,上厕所,喝水,放书包都是运用音乐来提醒,根据不同的安排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,如休息曲会轻柔、舒缓的音乐;排队曲会选择雄壮、节奏明快的音乐。借助音乐帮幼儿建立常规,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组织时间和孩子的等待时间,同时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。

二、活用标志
孩子在幼儿园容易发生混乱的一个原因是:孩子不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做法。比如排队时,孩子不清楚到底要相距多远的距离,就很容易挤成一堆或者拉得特别开;进区域时有的孩子不知道到底进几个人,要么太挤要么太松;洗手时不知道要怎么洗才叫干净,随便对付一下。所以当遇到一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对,或者老师的语言表达,孩子不容易理解的时候,可以借助一些标志。比如幼儿园操场上常见的小圆点,在进区时准备的卡通头像,都是在使用标志,这些标志做起来简单,但对培养常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三、轻声入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孩子们本来就活泼好动,加上人数一多,他们说话时好象老怕别人听不到,扯着嗓门大喊,老师上课说话的分贝不知不觉就上去了。可是,老师越大声嚷,孩子们就越起劲,比你的嗓门还大。有时,一天下来,嗓子干涩、疼痛难忍,真的没那么大嗓门和孩子们一试高低。所以,请老师从小班开始,就轻声对小朋友说话,以保证每一个小朋友都听清楚为准。长期坚持下去,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声音环境。

四、榜样示范
孩子的天性是善于模仿,要想培养好的常规,必须好好利用这一天性,为孩子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。有人说:教师是幼儿的镜子,幼儿是教师的影子。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与教师在一起,加上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,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进行模仿和学习。因此在常规教育中,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。俗语说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教师的一言一行,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。